top of page

使用智慧手錶如何守護你的心臟健康?配戴智慧手錶可記錄陣發性的心律不整

隨著科技進步,智慧穿戴裝置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有些智慧手錶不僅能記錄步數、運動量,還具備心率監測、心電圖與血氧偵測等功能,甚至能在異常時發出警示。這些功能如何幫助我們健康或提醒我們?

透過心率的感測達到預警的功能
透過心率的感測達到預警的功能

 

撰稿/林鴻儒(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臺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心臟內科特聘主治醫師)

 

心律不整是一種常見的心臟問題,當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時,就可能影響血液循環。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叫做「心房顫動」,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治療,可能會提高中風與心臟衰竭的風險。

 

智慧手錶的心電圖功能能夠記錄心跳的變化,當偵測到異常時,裝置會發出提醒。例如,它可以識別心房顫動的可能性,幫助使用者盡早發現問題。不過,這項技術的準確度仍然有限,智慧手錶提供的只是「單導程心電圖」(單導程,意指1個導程),與醫院使用的正式12導程心電圖相比,能提供的資訊較少。因此,智慧手錶的數據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作為確診依據。

心房顫動的症狀有哪些?

 

心房顫動的症狀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完全沒有感覺,但有些人會出現以下症狀:

●心悸:感覺心跳快速、不規則,或像是心臟跳拍。

●疲勞與乏力:因為心臟無法有效地輸送血液,使身體容易感到疲憊。

●呼吸困難:特別是在運動或躺下時容易感到喘不過氣。

●頭暈、暈厥:血液供應不足可能導致短暫的頭暈或昏厥。

最令人擔心的是,心房顫動可能會增加血栓風險,進而引發中風。長期未控制的心律不整可能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臟結構性損害,造成心臟衰竭。因此,及早發現並管理心律不整至關重要。

 

現有醫療設備

對陣發性心律不整的診斷率不高

 

目前醫療設備對於陣發性心律不整的診斷率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症狀不穩定且易忽略:

許多心律不整患者的症狀如心悸、頭暈、疲勞或胸悶,可能是間歇性且不明顯,甚至完全無症狀,導致患者未能及時就醫。此外,許多人對心律不整的認知不足,可能認為心悸、疲勞等是壓力或年齡相關問題,延遲就醫時間。

2偶發性與不規律:

心律不整通常是偶發性的,可能只在特定情況(如運動、壓力或休息)下出現,這使得在醫院進行短時間心電圖檢查時,未必能捕捉到異常的心律變化。

3缺乏篩檢工具:

靜態心電圖或攜帶型心電圖需在醫療機構內進行檢測或配戴。一般性攜帶型心電圖僅能監測24小時,雖然目前貼片型心電圖裝置可將配戴時間延長至7至14天,但對於長期且偶發性的心律不整,現有的醫療器材監測效能仍有不足之處。

ree

配戴智慧手錶,可記錄陣發性的心律不整

 

智慧手錶藉由以下多種方式輔助診斷:

1即時監測與提醒:

智慧手錶可持續監測使用者的心率變化,並在發現異常(如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律)時發出警報,讓使用者能及早發現潛在的心律不整。

2記錄偶發性事件:

由於心律不整常是間歇性的,智慧手錶提供的長期監測功能比傳統醫療設備更有機會記錄到短暫的異常事件。

3數據即時分享:

使用者可以將智慧手錶的記錄數據給醫師作為診斷的重要參考,特別是在症狀出現但無法立即就醫的情況下。

4提高健康意識:

智慧手錶的監測功能讓使用者更關注自身健康,從而在出現異常時及早尋求醫療協助。

文章來源!

 
 
 

留言


bottom of page